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中國同志不必盲從西方同性戀話語體系

中國同志不必盲從西方同性戀話語體系

同志朋友們:請避免揚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作者:Paul

筆者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下部分中國同志群體對西方同性戀話語體系有種崇拜心理。表現之一,即一方面對西方各種形式的同性戀權利運動大加讚揚,另一方面認為中國同志事業近年來所取得的斐然成績乏善可陳。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妄自菲薄,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伴隨著全球化和資訊化的浪潮,西方文化和西方話語不斷湧入中國,對中國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產生瞭廣泛影響。具體到同性戀領域,包括酷兒理論在內
的西方同性戀研究理論和西方同性戀文化對中國同性戀文化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一味地追求西方同性戀文化有可能使本土同性戀文化帶有過多異域色彩,最終使
本土同性戀經驗成為西方同性戀話語體系的附屬品。比如,西方對同性戀群體的標籤(Gay,Les,0/1,T/P等)在中國同志群體中使用比較普遍,中國同志資訊媒體對西方同性戀群體的報道比較普遍,中國同志群體比較認可西方同性戀群體的自由民主化運動等。筆者認為,從一定程度上說,上述現象有利於形成和傳播同志文化,加強中國同志群體與世界的聯絡,推動中國同志群體爭取合法權利的程序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堅持客觀的態度與批判的精神。過多地強調和認可西方同性戀話語體系有可能會形成"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樣的現象,使中國同志群體忽視本土特色而一味地去套用其他國家的同性戀維權模式,或是對本國業已存在的優勢或取得的成就漠然視之。

這裡筆者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同性戀解放運動從一定程度上說具有領導和示範意義,對世界同性戀解放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從石牆事件到全
美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同性戀權利運動的確取得瞭巨大進步。但如果我們因此而標榜美國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不假思索將美國的同性戀維
權模式強加給中國,這種做法難免有失偏頗,而且有可能形成同性戀美國化的不良現象。事實上,回顧美國的同性戀解放運動史,我們發現其過程困難重重,並不一
帆風順。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裡卡塔在其文章《同性戀權利運動》中指出,從1908年至1979年這71年間,美國同性戀權利運動分為8個階段。從
最初的個人嘗試,到隨後的群體意識覺醒,到後來的暴力反擊,再到後來的民權運動,一直到最後的政府與群眾對話,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同性戀解放運動的發展也
經歷瞭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當我們羨慕美國社會對同性戀群體是如何尊重、如何寬容時,我們不要忘記美國同性戀群體為實現這一圖景所做出的犧牲。況且,如今
美國社會並不是同性戀者的天堂。奧蘭多槍擊事件使我們認識到,即便是在美國這樣一個同性戀運動發展如火如荼、同性戀文化發展欣欣向榮的國家,同性戀者依然
遭到極端勢力的歧視,依然面臨生命的威脅。

反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同志事業取得瞭明顯進步,中國同志群體的生存狀況有明顯改善。中國同志群體在社會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多,同志群體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社會對同性戀者的態度發生積極轉變。

在理論研究層面,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學者開始將研究視角轉向同性戀人群,已發表的同性戀研究文獻涉及社會學、心理學、醫學、法學、教育學等多個
學科。2016年5月,北京大學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釋出《中國性少數人群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涉及問題最為全面,覆蓋地區最為廣泛,研究
視角和調查物件最為多元的研究報告。在新聞傳播領域,新華社、《中國日報》、《環球時報》、《文匯報》等國內主流紙媒刊登過關於中國同志群體的新聞稿;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國內主流網際網路媒體報道過關於中國同志群體的新聞、紀實、評論等。這些都可以說明同性戀相關問題已經引起中國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在實踐活動層面,中國於1997年和2001年先後實現同性戀的去罪化和去病化,為中國同志群體提供瞭基本的法律和醫療保障。當前中國同志事業
的發展呈現出同志文化傳播與艾滋病防治相結合的特點。同志文化傳播包括大量同志題材的影視和文學、藝術作品的湧現,各種性少數群體組織的成立,各地同性戀
親友會的舉行,同志社群文化的建設,中國粉紅經濟的發展等。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國家和地方疾控中心重視艾滋病防治工作,透過線上線下兩種形式普及艾滋病防
治知識,開展艾滋病檢測和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戀者進行心理疏導等。

可能有很多人批評筆者幼稚天真,對中國同志群體的境況描述得太過樂觀,沒有看到中國同志群體在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依然面臨各種各樣的歧視,在法
定權益的制度保障和少數群體利益的表達機制方面依然沒有形成可觀的局面等。筆者認為,擺在同志面前的問題一夜之間全部解決,或等待某個救世主的出現領導同
志群體走向光明,這完全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回顧人類發展史,西方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先後經歷瞭古希臘的崇
拜(“希臘戀"是古代同性戀的代號之一)、中世紀的鄙視和迫害以及當代的正視和理性對待這樣的過程。縱觀中國歷史,除瞭某些特殊時期,公眾對同性戀的態度
沒有出現過極端的轉變,尤其是近十年中國社會發生瞭很大變化。與西方同性戀群體用時近一個世紀取得的成就相比,中國同志群體用瞭30多年便已取得部分成
就。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李銀河指出,中國同性戀群體的現狀是"已過春天,到驚蟄瞭,期待夏天”。因此,我們需要擺正態度,加強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肯定中國同志事業取得的成就,沒有必要盲目追隨和認同西方同性戀話語體系,揚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Built With Hugo | Theme By Stack